「台北花園」3年漲47% 「南京東錄」漲7% 專家:包租公不宜長抱
【聯合晚報/記者游智文/台北報導】
 |
3年漲幅逾4成的台北花園,位於信義計畫區,是地上權住宅中漲幅最大個案。圖為預售時模型。圖/聯合晚報提供 |
|
國產局預計本月底再釋出12筆地上權土地,由於之前國產局多次標售地上權,結果多不理想,地上權住宅到底適不適合投資,近期也在市場成為熱門話題。
房仲業一項調查顯示,地上權產品除了有南北接受度的差異外,即便在台北市,地上權住宅房價表現差異也很大,金融海嘯後,有這類住宅短短不到3年飆漲近5成,但也有只漲7%,遠遠落後區域一般住宅漲幅。換言之,地上權並非不能投資,但地段、產品選擇要比一般住宅更為審慎。
國產局今年已陸續標售多筆地上權土地,但僅大台北有幾筆脫標,中南部地區,即便土地位於市中心區,但迄今仍沒有物件能順利脫標。但由於以地上權方式處分國有地已是既定政策,因此預計本月底再釋出12筆大面積土地,其中包含北市1筆、高雄市6筆、台中市3筆及嘉義市2筆,總面積約6.8公頃,依公告現值換算總標售金額約可達27.64億元。
依過往經驗,國產局將標售的地上權,仍以唯一位於北市的南港昆陽街地較有希望脫標,不過由於目前大台北房市仍陷低潮,加上國際經濟局勢及國內景氣前景不明,市場大多保守看待。
中信房屋市場研究中心表示,從這幾年地上權住宅差異極大漲幅,可以理解市場對地上權標售的態度。依中信調查,這兩三年北市房價大漲,台北市現有的地上權住宅也都有跟著上漲,但絕大多數漲幅都不如同區擁有土地所有權的住宅。
 |
圖/聯合晚報提供 |
|
以北市長春路「南京東錄」為例,這棟屋齡14年的地上權住宅自2009年至今上漲7%,從每坪40~46萬漲到42~50萬,但同區住宅平均漲幅則達16%,漲幅超過一倍。
另外再以出租極為熱門、知名度也高的「京站」為例,近三年多來,當地一般大樓產品平均漲幅達28.5%,京站則是上漲18.5%,也少漲了一成左右。
不過,調查也發現,有些地上權住宅房價表現也很亮眼,像是信義計劃區內的「台北花園」,自2009年以來,一坪就漲了30~50萬元,漲幅高達47%,比周邊住宅還要多;另外靠近內科園區、位於南京東路5段的「南京333」以及位於塔悠路的「河畔皇家」,近3年漲幅也都達到4成以上。
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,調查顯示,就投資而言,地上權住宅可用低於市價3成左右取得,用來出租,確可獲得較高的租金投報率,但問題在後續租金水準的維持以及增值空間的遞減,「長抱」型投資恐不適宜。
不過就短期居住需求來說,這類產品因價格相對便宜,一定年限內也有一定增值,消費者仍可考慮。